1. 汽车产业:放开进口后的混战时代
现状:伊朗年汽车需求超150万辆,但本土产能仅60万辆,政府被迫降低整车进口关税(从100%→30%),起亚、奇瑞已通过CKD组装模式杀入市场。
机会点:
电动化缺口:德黑兰计划2030年电动车占比达20%,但充电桩覆盖率不足5%,中国直流快充设备企业正通过土耳其中转规避制裁。
后市场爆发:由于本土汽车电子技术落后,胎压监测、车载导航等配件需求激增,德黑兰汽配城中国商户数量三年翻了三倍。
2. 新能源基建:被低估的“沙漠发电”
真实需求:伊朗日照时间超3000小时/年,但光伏装机量仅400MW(不及中国一个县),政府招标文件显示2024年将启动2GW风电+光伏项目。
破局关键:
设备改造:必须解决光伏板沙尘防护(增加自动清洗涂层)、风电叶片耐高温(>50℃)等技术定制。
付款创新:用“设备换石油”模式,如中国某企业用光伏组件抵扣30%的原油货款。
3. 石化暗线:制裁下的套利游戏
数据:2023年伊朗石化品出口突破300亿美元,但60%通过阿联酋Jebel Ali港“洗产地”进入国际市场。
操作要点:
选品策略:聚丙烯、甲醇等非敏感品类风险低于直接能源交易。
物流路径:伊朗阿巴斯港→阿曼索哈尔港→中国,提单显示起运地为阿曼。